自從 2019 年五月看了《深度工作力》這本書之後,知道了以前我工作高效率的原因,也知道了我現在的效率跟以前有一段不小的差距,去年開始針對專注力的提升做了一些改變,今年八月又重看了這本書,還順便加碼了《深度專注力》與《最有生產力的一年》,其實講專注力或生產力的書都有幾個重點,就是要增加專注力,減少干擾,增加靈光乍現的機會。前兩者是大腦的「專注模式(focus mode)」,最後一個是大腦的「放鬆模式(diffuse mode)」。這是我在 "Learning How to Learn" 的線上課程裡面學到的,專注模式是得到思考的材料,放鬆模式則會把這些材料聯結起來。事實上我從研究所就開始這麼做,我喜歡專注研讀一些材料之後去散步,通常有很大的機會,在散步的時候就會出現靈感。但我其實發現,使用 social media 愈多,我的專注力就愈低,而且「放鬆模式」就愈少,因為滑手機滑多了,在我們等待任何事情的時候,都很容易拿起手機,然而,大腦覺得無聊的時候,正是進入「放鬆模式」的黃金時刻,也就是說滑手機其實剝奪了靈光乍現的機會。這個卻是我在最近才猛然驚覺的,而且也在這幾本書裡面證實我的想法。也因此,我就依照《深度工作力》一書的建議,來把我平常最常在休息時間滑的社群媒體關機一個月。
原先手機或網路幾乎都是不離身的,我想現代人大部分都是拿手機當鬧鐘,一起床就拿起來看時間,看看天氣,然後就順便滑一下臉書、推特或是 Instagram 等等社群媒體,接著上廁所可能也帶上手機順便看看新聞,或是繼續滑臉書,畢竟臉書真的很多內容要滑的啊(笑)。然後準備上班前用 Google 導航看一下路況,看看今天天氣預報,然後出門,出門依照每個人選擇的交通工具不同,搭大眾運輸的,全程繼續滑手機,騎機車或開車的,等個紅燈就會拿起來滑,到了公司搭電梯,很多人也是在等電梯的時候就拿出手機來滑,進了電梯繼續滑,有些人甚至走到座位前還繼續滑。工作的時候,雖然手機不方便拿起來滑,但現代辦公室也有公司用的 social media,還有 email,《最有生產力的一年》書中就有提到,根據 RescueTime 的調查,一名知識工作者每天平均打開電子郵箱五十次,並使用即時訊息七十七次。工作之餘的休息空檔,大腦會很想要補充多巴胺,就更想要趕快拿起手機滑了。吃飯時間,不管是獨自用餐或是話題開始冷掉的時候,都會拿起手機滑。等到回家休息,就是滑手機的重點時刻了,畢竟工作累了一天,大家也都是下班之後開始猛力 post 文章,有好多要滑的啊。到了晚上就寢時間,躺在床上等睡意來襲的時候,也會順便拿起手機滑,反正都要等嘛。於是一天之中,第一眼見到的是手機,最後一眼見到的也是手機,這就是現代人的網路生活。
在這一個月裡面,我盡我最大的努力減少網路的使用。我把我最常用的 social media 在我手機移除,只保留了無法避免或是很少在用的(我沒有要真的完全與世隔絕)。早上的鬧鐘也改成實體的鬧鐘,手機會放在房間充電以防有緊急事件,但不是我唾手可得的距離。上廁所也不帶手機(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帶手機去滑啦,但大家可能都會很不好意思承認),我一天檢查必要的 social media 一到兩次,檢查 email 一天大約三次,儘量把網路都安排在同個時段處理(《深度工作力》中所謂的 shallow task 時段)。為了減少在辦公室被打擾,我也會戴上抗噪耳機。等電梯等紅燈這種無聊的時刻,也不拿起手機來滑。我的原則就是:
- 不打開網路應用的通知
- 需要用網路的時候,就把他們集中在同個時段處理
- 大腦覺得無聊的時候,不拿起手機來排解這個無聊
- 想到要在網路上查什麼資料,不要立刻去查,先記下來,至少等五分鐘以後才去查(避免大腦的獎勵迴路)
- 大腦有任何想法出現都先記在筆記本上,以便清空短期記憶
- 想到要在網路上分享什麼事情的時候,等個半個小時以上再說,通常這個念頭都會消失(也是避免大腦的獎勵迴路)
這些改變不是一次到位,是逐漸加入的,以防止猛烈的戒斷症候群(笑)。我也依照《深度工作力》裡面的建議,一直不斷的安排一天接下來的行程,思考什麼時候要排深度工作,什麼時候要排淺薄工作,如果行程有變,那就繼續安排接下來的行程,保持彈性,也不去強迫自己一定要非常依照原先的行程,但原則就是一定要事先安排。然後深度工作我一定會跑番茄鐘,幫助自己快速進入專注模式,稍有分心,也會看一下時間,就繼續拉回原先專注的事情。有任何想法或要計畫什麼事情,也都是在筆記本上紀錄,我一直維持紙本萬用手冊的習慣,當然還有工作日誌也是紙本的。
那麼我有什麼改變呢?大約一週之後,我的專注程度就大幅增加了,而我在大約十五天之後很驚喜的發現,想要放鬆娛樂自己的時候,第一個念頭不是開 Netflix 也不是滑手機,而是拿起書來讀。比方說我吃完晚餐之後,坐到沙發休息的時候,就會順手拿起書來讀。有時候看 Netflix 也不再像以前一樣一直連續看下去,而是看個一兩集就停止了。大約三週之後,我的靈感回來了,我在散步的時候、淋浴的時候,靈感是源源不絕的出現,我都會隨身帶個小筆記本記錄下來。這段時間,我也發現自己會在路上或電梯中,跟陌生人交談。一個月後的今天,我很滿意自己的改變,可以說我的自信也提高了,這時候就讓我引述一下這段時間一直出現在我心中的一段聖經:「箴言 16:32 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,制伏己心的強如取城。」
一個月關機的時間,其實很快就過去了,接下來 social media 重開機的漫漫長路,才更是對抗網路這個專注力殺手的長期抗戰。不過,把握上述幾個原則,就能把網路對於專注力的殺傷力降到最低。而且 social media 關機一個月的實驗也讓我了解到,這些 social media 真的沒有那麼重要,但我不是說人際互動不重要,事實上,關機的時刻,讓我更體會到人際互動的重要性,但 social media 的互動無法滿足人際互動需求的深度,只有當面或是電話才能夠滿足這種深度,而且也更節省時間,換句話說,更有生產力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